基础知识¶
一、计算机领域基础,可迁移知识¶
这些是不依赖具体语言,但掌握后无论学什么语言或框架都能立刻受益的核心知识:
1 | 抽象能力¶
- 能把复杂问题拆解为:
- 数据(结构)
- 操作(算法)
- 约束(规则)
- 交互(输入输出)
- 举例:看到一个“聊天系统”,能抽象为消息队列、用户状态管理、界面渲染等。
2 | 数据结构¶
- 数组、链表、栈、队列、哈希表、树、图。
- 每种结构的适用场景、时间复杂度、内存特点。
3 | 算法与复杂度¶
- 排序、查找、动态规划、贪心、分治。
- 时间复杂度、空间复杂度如何评估。
- 算法优化的思维(减少循环嵌套、剪枝)。
4 | 计算机组成和操作系统概念¶
- 内存和CPU关系
- 并发与进程/线程
- I/O与缓存
- 虚拟内存与分页 (这样可以理解为什么程序慢,怎么优化)
5 | 网络基础¶
- TCP/IP,HTTP协议
- 请求-响应模型
- API调用原理
6 | 设计模式与架构思想¶
- 单例、工厂、观察者、策略等。
- 模块化、解耦、可扩展性。
7 | 调试与问题定位¶
- 如何定位bug(log分析、条件断点)
- 如何用系统工具(top, perf, wireshark)
这些知识: 跨语言通用 未来AI辅助开发时也依赖你有清晰的“抽象模型”,才能清楚告诉AI怎么做
二、艺术领域基础,可迁移知识¶
这里指视觉与感知、创作方法论、心理学层面的通用能力,而不是具体软件操作:
1 | 视觉感知与构图¶
- 视觉重心、黄金分割
- 视线引导
- 前景/中景/背景层次
2 | 色彩理论¶
- 色相、明度、饱和度
- 配色原则:互补色、类似色、对比色
- 色彩情绪与心理暗示
3 | 形式与比例¶
- 人体/物体基本比例
- 透视原理(1点透视、2点透视、等距)
- 空间深度表现(遮挡、尺寸缩小、色彩冷暖)
4 | 节奏与统一¶
- 视觉元素的重复与变化
- 主题突出 vs. 陪衬
5 | 叙事与情感表达¶
- 画面讲故事的能力
- 构图和角色动作中的情绪传达
6 | 艺术史与流派理解¶
- 不同风格(写实、印象派、极简等)背后的哲学
- 审美判断的多样性
这些知识: 能直接迁移到插画、动画、UI、三维建模、视频制作 在AI生成内容时代,依然是指导与审美判断的核心
三、合并领域(计算机艺术/数字媒体)的通用基础¶
如果你想结合两者(比如游戏开发、交互艺术、数字内容创作),以下是最重要的跨领域基石:
1 | 人机交互与体验设计¶
- 用户心理模型
- 可用性原则(如Fitts Law、Hick’s Law)
- 信息架构
- 可视化与交互的一致性
2 | 程序化思维与创意融合¶
- 用算法生成艺术(程序化建模、生成式设计)
- 随机性与规则性结合(Perlin Noise、L系统)
- 动态系统(粒子系统、动画状态机)
3 | 创作工具抽象¶
- 不同软件共通的理念(图层、节点、非线性编辑)
- 素材与流程管理
4 | 版本控制与协作¶
- Git
- 文件命名和资源管理
5 | 跨学科沟通¶
- 把技术语言翻译成艺术语言
- 把艺术诉求翻译成技术需求 (这是跨领域最大的壁垒)